专业介绍
洪水与干旱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大患,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有4000年的治水史,治国先治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共识,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丰功伟绩千古流传。当前我国更面临着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恶化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严重局面。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
治水应先知水,知水方可智水,智水必学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是为国家解决治水任务的专业,是培养有理论、懂技术的水利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亟需专业之一。
1954年,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等在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设立了我国首个陆地水文本科专业。目前,全国有56所高校开办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河海大学水文专业历史最悠久,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专业,2007年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首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和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本专业方向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所在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位列A+,国内排名长期蝉联全国第一,2022年至2024年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学科蝉联软科世界排名第一。
本专业所在的学院一直是教育部水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指导组)主任(或组长)单位,主持编制专业培养规范,引领中国水文高等教育发展。本专业教师团队星光熠熠,现有双聘院士5人,专职教师89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47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15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4人,并拥有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入选建国40周年百项重大科技成果,专业已形成覆盖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高效利用、城市洪涝灾害与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等特色研究方向。本专业有优质的办学条件,先后打造了40多部国家级、省级、行业重点教材,20多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荣获4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拥有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实践平台7个,新安江水文基地等野外水文实验基地5个。
学生培养
本专业以保持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地位为目标,引领中国水文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适时将专业内涵拓展到“工程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三大方向,同时将进一步拓展到生态水文、智慧水文、社会水文等方向。专业名称于1998年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爱国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宽广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已累计招生64届,培养本科生约7500名,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境内外升学率在60%以上。毕业生遍布各大流域机构、各级水利设计院、水利(务)局、水文局、环保部门等,是水利部门主要单位招聘的首选。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全国勘测设计大师各1名,培养了包括新中国首届水文司司长在内的多位水文司司长、水利部副部长,长江委、黄委等七大江河水文局局长数十人,培养了国内985、211著名高校校级领导多人。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全国各省水文局的关键岗位均有本专业的毕业生发挥着领军和骨干作用,为国家水利及相关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业亮点
- 新中国最早的水文专业
- 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近五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专业排名中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 首批国家特色专业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江苏省品牌专业
-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核心专业
- 首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利类专业
- 教育部水利教指委水文专业教学指导组组长单位
- 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
- 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